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

hwfxw4年前 (2021-06-21)家庭教育2295

  在全国各地,除文化课和艺术培训之外,选择体育课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。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中,运动类课程几乎成为家长报班的“标配”,火爆程度不亚于奥数。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,体育培训业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培训近两年发展很快,从消费者也就是家长的角度来说,是出于对孩子教育的长远考虑。


  上述现象,体现的是家长观念的转变,从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到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的转变。这种转变不仅能造福孩子的幼年,也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


  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,不单单能练就健康的体态,实现动作的平衡、协调、灵敏等,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。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认为,“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基础”,“强国必先强种,强种必先强身,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”,“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”。


  幼儿身心要充分发展,必然以健康为前提。然而,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,我们要警惕一种现象,即谨防对孩子进行某种专项训练,如“坚持性训练”“耐力性训练”“力量性训练”等。这种脱离孩子具体生活的专项训练是违背孩子身体发育规律的,也是没有意义的。体育锻炼应该融入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,用多种方式来加以引导。


 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,为社会提供体育锻炼的氛围。生活小区可配套一些体育运动器材,增加专门体育馆场的建设,引入一些体育赛事,引导全民注重体育锻炼。


  二是家长要在生活中适度引导,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。家长要以身作则,从小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,但也不要奔着培养体育天才的目标而来。家长在闲暇时,可以带领孩子骑自行车、打羽毛球、跳绳、打篮球等,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。


  三是学校要按时开展体育课,科学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。相较于家长的“随意性”引导,学校的体育课则是专业的。体育教师的动作规范,能让孩子学会很多运动技能,激发孩子们练习的兴趣。如让孩子们学习立定跳远,以“小羚羊过河”游戏切入,让孩子学会预摆、腾空、缓冲落地等专业动作,这种有趣的情境、专业动作的引领会让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更有实效。


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·洛克认为,“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: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。凡心智和身体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;身体或心智如有一方面不健全,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” 。因此,让孩子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,必将使孩子受益终生。


相关文章

家长要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

  一篇北大毕业生“拉黑”父母的报道引发社会的热议。总体来说,父母和子女形成两大阵营。子女一方很多人感同身受,控诉父母对自己的“控制与伤害”;父母一方则更多的是无奈和心痛,不明白自己的一片好心,无限关...

家长不要充当孩子交往的“第三者”

  孩子说:“妈妈,星期天我想和同学去公园玩。”  家长说:“不行,你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呢。”  孩子说:“妈妈,今年的生日,我想和同学一起过。”  家长说:“行,但你必须把他们请到家里来。”  孩...

谨慎和孩子做朋友 否则受害的还是孩子

谨慎和孩子做朋友 否则受害的还是孩子

  “和孩子做朋友”是最近几十年流行甚广的一句话,一个家教理念,也被众多家长所认可。但是,我想提醒大家,对于更多的中国家长,慎做孩子的朋友,对于一些家长,甚至就不要这样想,这样做。  原因有二,第一,...

家庭阅读存在6个误区

  在一次给家长作的关于作文的讲座上,家长们七嘴八舌讨论了引导孩子阅读和作文的各种看法和做法,提出各种疑惑。这些家长素质很高,很支持孩子课外学习,也愿意陪伴孩子,令我感动。不过,交流中我发现,他们的家...

挫折,孩子不可或缺的“生长素”

  近段时间,连续发生几起孩子轻生事件,让人心头沉重。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出事原因,“因为爸爸不让看电视”“因为老师没收了手机”。  看似难以置信的理由,可能包含着很多复杂隐情,比如青春期叛逆、亲子沟通不...

不要用拉票为孩子营造人为的“虚假胜利”

  朋友圈里又掀起一轮为孩子拉票的热潮:音乐天使、游泳之星、未来画家……父母们在各种群里拉票的同时,通常不忘送上红包对投票者表示感谢,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请刷票公司投票。这种人为营造的“虚假胜利”不利于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