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是否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

hwfxw4年前 (2021-06-21)家庭教育1362

  当“北大毕业”“留美研究生”的身份标签与“12年未回家过春节”“与父母决裂6年”连在一起,会产生什么反应?


  近日,一封儿子“控诉”父母的万言书在网络上引起热议。什么样的恩怨让父母与儿子之间落下如此裂痕,难以弥合?父母与儿女,在爱与被爱之间,还有多少情感黑洞说不清,道不明?当前亲子关系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哪些变化和特点?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家庭教育所折射的问题?


  1、“孩子没有理由不听父母的”


  “过度关爱”是故事主人公王猛(化名)以万言书“控诉”父母的最大“罪状”。在长文中他列举的几个记忆深刻的事例,包括母亲不接纳他男孩子刚强、自主的气质,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一切;他喜欢奥数,但母亲并不支持,反而在他遇到挫折时冷嘲热讽;求学路上,高中想换学校却遭到父母拒绝,在北大求学直到在美国读研究生,均被父母通过“老朋友”远程操控。


  王猛的遭遇得到了一些网友的同情,尽管属于个案,但没人能否认,类似的细节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——不停攀比别人家的孩子、强迫孩子做交际筹码、把包办一切包装成爱……教育专家尹建莉对此分析说,子女和父母不幸形成“绞杀关系”,父母往往是难以改变的一方,因为他们是家庭关系的建构者和主导方。她认为,作为子女,当意识到无力改变时,最好的方法是远离,“王猛的选择既理性,又妥当”。


 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于甜在保送研究生期间,被心仪的学校拒绝了。面临着升学的迷茫与焦虑,她向父母提出“留在本校读研”,但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。在于甜看来,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“瞎指挥”,“从小到大,学习、个人生活,甚至职业选择都被束缚了”,而她一直期待与父母是“一种平等对话”的关系,能够互相敞开心扉。


  “孩子的独立性与父母的支配欲就是矛盾体。”研究家庭教育30余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告诉记者,“中国的父母控制和支配孩子的欲望往往过于强烈,这是由于中国有着‘人身依附’的传统观念。家长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孩子没有理由不听父母的。在家庭关系中,家长与子女的地位很难平等,单向的管束多、双向的互动少,单纯说教多、实践锻炼少”。


  2、升学要素主导家庭教育


  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矛盾,远比“控制和支配”更为复杂。十年前,赵忠心曾总结亲子关系的三种主要类型,分别是控制型、溺爱娇惯型、有条件的放任型,“有条件的放任指的是家长特别关注学习成绩,如果学习好,其他都可以不用管,这种情况以往也不鲜见”。


  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,素质教育不断扩展,记者发现,从总体上看中国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关系正在好转,尽管父母与孩子之间观点各不相同,但双方已懂得妥协。


  70后的张琴家住上海,有一个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琪佳。琪佳认为自己与父母是“朋友关系”,在日常的沟通上不存在问题。当触及不诚实、不懂感恩的“原则问题”时,张琴才会和孩子红脸。


  2017年,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主持一项针对8000名上海家长的问卷调查,经过与十年前的监测结果对比发现:目前,家庭中亲子互动获得极大改善,家长更倾向于平等对待孩子,学习、做人、交友是亲子交流的主要内容,做人和品行占比很大。


  但是,该研究同时表明,升学要素依然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导因素。家长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教育期待,“近一半家长期望孩子成绩在班级前5%,超过九成家长期望孩子学历在本科及以上”。人们在评价指标上,依然把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,而培养出孩子的素质和品格被忽视。杨雄反问:“孩子品格优秀、成绩不尽如人意,大众会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成功吗?”


  这种变异的社会评价标准无处不在,而让家长产生焦虑的还有他们自己的虚荣心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或多或少地影响张琴的家庭教育方式,她坦言:“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虚荣心作祟,但是能够做到完全抛开不顾,几乎没有家长能做到。”


  3、应把孩子视作“即我非我”的独立个体


  1919年,鲁迅先生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了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,谈论家庭改革,其中提到“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”,教育孩子应该有三个步骤即“理解”“指导”“解放”,做到“应该健全的产生,尽力的教育,完全的解放”。


  “孩子是‘即我非我’的独立个体,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”赵忠心表示,即使100年过去了,现在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三个误区:盲目的超前教育,对孩子智力进行掠夺式开发;家庭教育的片面性,只强调学习、忽视品格和能力;学校化倾向明显,家长抛弃自己的职能,成为学校的承包机构,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。


  如此重视家庭教育的中国,为什么还是容易出现问题?杨雄直言,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,中国家长一方面从来不给孩子磨炼意志的机会,却又要求孩子与别人竞争。家长期待过高,孩子反而会发挥不好。学习压力太大、心理负担过重,孩子就会丧失自信。


  在中国,有太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。“家庭教育也是在教育家长,是家长自我修养的过程。”赵忠心表示,家长必须明白,今天照顾的最终目的是将来“不照顾”,要使其尽早摆脱家庭“保护伞”,否则,培养出来的孩子,家长永远都不放心。


  “在家庭教育中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”杨雄提醒家长,很多家长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考进好的学校,将来出人头地。在我看来,升学只是孩子成长中间的一小部分,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,并形成良好的人格。


相关文章

家庭阅读存在6个误区

  在一次给家长作的关于作文的讲座上,家长们七嘴八舌讨论了引导孩子阅读和作文的各种看法和做法,提出各种疑惑。这些家长素质很高,很支持孩子课外学习,也愿意陪伴孩子,令我感动。不过,交流中我发现,他们的家...

挫折,孩子不可或缺的“生长素”

  近段时间,连续发生几起孩子轻生事件,让人心头沉重。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出事原因,“因为爸爸不让看电视”“因为老师没收了手机”。  看似难以置信的理由,可能包含着很多复杂隐情,比如青春期叛逆、亲子沟通不...

教育的问题,还是家长的问题?

  刚刚开学,上海68岁科研工作者批评上海幼升小的“牛蛙之殇”刷屏了。应该说这篇文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很多家长的经历,心态,以及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,颇有代表性,很多家长刚刚经历了一次备受煎熬的升学折...

(深度好文)教育的最高境界,应该是从尊重生命开始!

暴风雨之后并没有看到彩虹,却听到了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。暴风雨席卷了海滩,海风退去之后,海边却多了很多小鱼,在潜水里游来游去,我漫步在海滩上,却并没有太在意,我知道,用不了多久,这些小鱼就会被干死。我继...

不要用拉票为孩子营造人为的“虚假胜利”

  朋友圈里又掀起一轮为孩子拉票的热潮:音乐天使、游泳之星、未来画家……父母们在各种群里拉票的同时,通常不忘送上红包对投票者表示感谢,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请刷票公司投票。这种人为营造的“虚假胜利”不利于...

宝宝入园需考虑的3大因素

宝宝入园需考虑的3大因素

在社会上,没有任何机构证明宝宝何时入园更科学、更合适,但从其它角度考虑,就能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。宝宝几岁入园好?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:家长应具备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态当为宝宝选定一家幼儿园,送宝宝上幼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